逆轉危機 從學齡前救起

現在位置:首頁 > 逆轉危機 從學齡前救起

少子化風暴全面蔓延,危機可以逆轉嗎?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江東亮直言:「不會有起色!」

江東亮表示,少子化的問題30年前就預見,目前政府需要以全然不同的思維正視來這個問題,急就章恐怕又搞出「走鐘」的政策!

1951年,我國平均每一名婦女生育6名子女,到了1984年,生育率降到「人口替換水準」2.1人以下,江東亮說,一個家庭的總生育平均要生2.1人,才能維持維持人口「不增不減」的人口替代水準。

除了生得少,受女性經濟獨立和性別平等主義興起影響,民眾對生男生女的喜好也變了。江東亮舉歷年家庭計畫調查發現,1960年代,超過50%的人想要生兒子,到2010年一定要生兒子的比例已低於10%,觀念改變也影響生育數。

歐盟在總生育率低於1.6時,就已經開始採取應變措施,但台灣在2000年達到1.6時,卻沒有提早因應,導致現在任何措施效果都有限。江東亮質疑,「少子化問題一直在發酵,放任它惡化,這是誰的責任?」

江東亮說,台灣老化一直在加速,但日本已經趨緩,預估2040年台灣將奪得另一個世界第一,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老的國家。日本厚生省正重新思考老人時代的來臨,他們站上山頂才發現下山是完全不同的光景,「台灣現在還在用60前年的思維,如何因應我們從未來到的世界?」

江東亮指出,近年大家一窩蜂趕潮流,把研究兒童的經費抽走,全去研究老人做老人照護,小孩卻嗷嗷待哺。

目前也擔任高教評鑑中心執行長的江東亮指出,1994年410教改推動廣設高中、大學,當時人口已停在水平以下,「怎麼沒想到學校今天會招不到學生?」他認為,政府過去投入的資源是不對等的,對少子化的政策和飽受批評的教改一樣,「有具體的方向,但缺乏達到目標的策略和做法。」他強調,「學齡前沒照顧好,國家就沒有未來!」

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